发现与创制——从美洲大蠊到系列新药——“创新芯语,星光灿烂”

  • 【字号:
  • 阅读: 6571
  • 发布时间: 2019-05-20 09:13:01
  •       创新成果星光灿烂。近日,省科技厅宣教中心组织中央驻滇及省内主要媒体记者,集中采访部分获201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项目,推出“创新芯语,星光灿烂”专题报道。与读者一起体会科技人员奋勇攀登的科研心路历程,感受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做出的突出成就,汲取创新的力量!



          美洲大蠊又名蟑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昆虫物种之一。在我国,其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汉末的《名医别录》、明代彝医名典《齐苏书》及之后诸多本草均有记载。云南及四川等地,民间也有用其入药治病疗伤的偏方。大理大学的李树楠教授在其早年的行医以及对民间验方的收集和整理中,意外发现了其使用及治疗效果,开始了深入地研究和实验。



          1978年以来,李树楠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以美洲大蠊为切入点,从临床重大需求出发,基于循证医学思路,结合药理学和代谢组学等现代研究方法,针对美洲大蠊药效作用机理不清、产品和原料质量控制难、临床研究及评价不足等行业发展共性问题进行研究。阐明了美洲大蠊的生物学特性,根据民间药用经验,率先提出用美洲大蠊治疗黏膜修复、促进伤口愈合的思路,经反复优化和验证工艺,突破了美洲大蠊成药关键技术,独创了去除美洲大蠊中致病菌、病毒和致敏原的“一炭三化法”先进工艺及制造专用设备,攻克了美洲大蠊的成药和产业化的关键难题。构建了美洲大蠊GAP工厂化车间生产模式,解决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生产的一系列难点。突破了彝药美洲大蠊药效物质发现、有害物质脱除、产品和原料工业化成套关键技术,构建了“民间验方-理论创新-工艺创建-临床应用”的昆虫药物研发技术体系,于1985年成功研制了世界上首个源于美洲大蠊的现代药物“康复新液”,惠及数以亿计的外用于各类创伤及内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之后,课题组采用现代色谱和波谱以及现代药理学方法,阐明了美洲大蠊的主要化学组分和药效作用机制,为新药发现与创制提供了关键支撑。从物质基础、制剂工艺、药理学、毒理学、临床试验和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原始创新性研究,.创新性的发现美洲大蠊中关键药效物质并证实其药理作用。发现了蜚蠊抗心力衰竭、抗乙肝病毒和抗肿瘤等关键药效物质。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研制了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心脉隆注射液"和治疗乙型肝炎的"肝龙胶囊",建立了新药的生产线和国家标准,实现系列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后续研发的"生命活素"牙膏等日化产品已上市,抗肺癌中药"美蠊胶囊"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



          伴随康复新液、肝龙胶囊、心脉隆注射液3个新药的产业化,对美洲大蠊原料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美洲大蠊养殖技术体系和药材标准,实现原料规范化和规模化生产,系统研究了美洲大蠊生物学特性及养殖环境控制等关键技术,创新性的建立美洲大蠊人工养殖技术体系,并进行推广。建成GAP养殖基地2个,制定首个美洲大蠊药材标准和国家标准对照药材,并开创带动养殖业。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脱贫的双赢目标。


          项目研究成果分别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中国专利奖1项,授权专利37项(发明24项),出版专著1部,论文94篇。3个新药均实现产业化,培植年销售过亿元品种2个。近3年销售24.79亿元,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100亿元。相关药品在全国4500家医院服务患者超1亿人次,康复新液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该项目充分尊重民族用药经验,采用现代科技,阐释美洲大蠊科学内涵,完成规范的临床研究和循证评价,形成了3个创新药物。所建立的昆虫药物研发技术体系、制剂开发思路和产学研合作临床转化模式,成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引领国际昆虫药研发的典范。[来源:省科技厅宣教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不良反应
    版权所有: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滇)-非经营性-2022-0015┃滇ICP备2021001418号-1
    电话:0871-63621066┃传真:0871-63610130┃邮箱:webmaster@sainuozhiyao.com

    地址: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基地林溪路160号┃邮政编码:650501

    不良反应专线:0871-63620031┃不良反应邮箱:snzycdr@sainuozhiyao.com

    滇公网安备 53019102000062号


    • 微信关注